青年学者共品学术“下午茶”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张轶帆 摄影 任永华)4月2日,南开大学永泰红�馆多功能厅内茶香袅袅,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近40位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聚集一堂,共同参与由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学者沙龙”之青年学者论坛的首期活动。校长龚克出席,论坛由副校长佟家栋主持。

  “结识”、“碰撞”、“分享”,是龚克希望此次论坛达到的三个目的。他说,南开是一所综合性、多学科的大学,很多老师彼此可能比较陌生,希望大家在这个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相互认识,畅所欲言,碰撞交流出思想火花,分享自己在教学科研中好的经验与做法。他还欢迎大家对今后论坛的主题、活动方式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佟家栋表示,当前,科技领域带给我们的挑战越来越多,很多现实问题单靠一个学科已经难以解决,交叉学科相互协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希望通过沙龙活动能够营造出多学科交叉、碰撞的氛围,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洪钧教授作了题为“应对雾霾的跨学科多领域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发言。他首先介绍了pm2.5与雾霾的来源、形成原因,他指出,雾霾的严重影响体现在气候、环境、人体健康等多方面。

  毛洪钧表示,我校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多学科,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整合各学科优质资源,科学“治霾”。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光电工程、生命科学、数学统计学、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在内的多个学科都是雾霾研究的可合作学科。

  毛洪钧认为,雾霾是我国在高速发展时期面临的新现象、新问题,这对我们各学科来说,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将学科集成优势化为科技创新优势,跟踪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回应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需求,这正是跨学科多领域合作的目的所在。

  在之后的互动发言环节,电光学院王卫超教授围绕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和申报青年“973”课题的情况作了题为《申报青年“973”课题及跨学科研究开展情况》的发言,计控学院孙广毅副教授围绕科学治霾问题作了题为《基于物联网、微纳传感器技术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思考与设想》的发言。

  此次论坛活动得到了各学科教师的热烈回应,报名参加的教师既有“海归”学者,也有本土高校培养的教师;既有造诣深厚的学术领军人才,又有初出茅庐的学术新锐;既有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等文科教师,也有物理、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电光、计控等理工科教师。大家围绕跨学科多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提问、回应、建议、合作,与会学者在频繁的互动中不时激荡出思维“火花”。

  “学者沙龙”系列活动是学校2014年度服务师生的20件实事之一。为使活动贴近实际并富有成效,人事处等单位经过前期的大量深入调研,广泛征集并充分吸取了我校教师对活动主题与形式的意见建议。今后,“学者沙龙”还将继续搭建以不同学科教师为主的沟通交流学习平台,倾听各层次人才的意见建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和人事服务水平的提升。

  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旅游与服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一同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