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教师发展中心成立

    近日,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旨在培养一支具有“公能”素质师资队伍。中心成立后,教师们可以在入职期、职业中期和职称晋升等阶段,接受3至4次的专业培训,以获得教学质量、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此外,这项培养计划的对象也包括了未来的南开教师群体。  

  以“服务”为职能的培训机构

  在今年4月召开的南开大学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校长龚克提出了成立“教师发展中心”(centerforfacultydevelopment)的动议。他指出,南开要成立一个以“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教师发展中心,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高质量的教学、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

  尽管实现上述目标并不容易,但龚克坦言,这是在客观分析高等教育形式和自身特色之后作出的规划,并要以此使南开教师发展现状得以改善。

  有研究表明,截至2010年,我国高校中专业教师人数超过130万,绝大多数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因此,不少教师虽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未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仅仅作为学习者对大学教学有所体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专业领域实践经验都较为缺乏。

  不仅如此,实践证明要保证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教师就不能“因研废教”,更要有堪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因此,成立后的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努力推动在全校形成“好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和锻炼出来的”的共识,并使教师发展从个人层面提升到学校的整体工作层面。  

  好教师需要“公能”兼备

  “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实体培训服务机构,主要承担统筹规划、设计和组织教职工培训的工作,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资源和咨询,并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与教师发展相关的研究。除了将“提高专任教师教学能力”列为对教师的培训重点外,该中心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综合发展,务求“公能”兼备。

  记者看到,在教师的培训计划里,国内外形势与国家政策、校史校情、教育理念与法规、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和伦理、职业精神、师德修养、健身审美及心理调节、国际交流与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均列入其中。培训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新教师研习营”、“微格教学”、“假期研讨会”、“教学沙龙”、“名师工作坊”、“教学咨询室”、“学术活动周”、“教师发展论坛”、“外籍教师座谈会”等。

  参与中心筹建工作的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沈亚平告诉记者,除了“服务”和“培训”两大职能,教师发展中心还将组织校内外专家调研国外著名大学教学改革的最新进展,跟踪“985”高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为中国教师发展、教师教育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政策支持很关键

  与此同时,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沈亚平教授也不无忧虑地指出,当前中国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各项政策的导向。“每一位老师都要追求自身的发展,只有将教学水平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地改善这一现状”。他表示:“教师发展中心能否真正地发挥作用,也有赖于政策导向的转变。”

  对此,龚克曾在学校的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对我校数百位师生代表强调,南开要把队伍建设作为“十二五”发展改革及投入的重点,抓“师德”,抓“能力”,抓“结构”,其中摆在重要位置的是要先“探索和完善评价激励体系和机制”。

  与之相呼应,教师发展中心目标明确:研究型大学要培养的教师,应该学会将教学和科研两项工作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承者的角色与知识创新者的角色有机融合,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通过对前沿问题的追寻和对真理的探索,引导学生有所发展和创新。

  新闻链接: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就是要发挥国家级项目在教学改革方向上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上的示范作用、在推进教学改革力度上的激励作用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调动地方、高等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高等教育战线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形成共同关注、共同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