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越超 李文佳 张宏伟 摄影:卢睿)2014年12月26日,南开大学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学者沙龙”第七期暨生态文明研究系列第二期——《关于气候变化的多学科对话》在南开大学永泰红磡馆召开,来自文学院、历史学院、日本研究院、哲学院、法学院、政府学院、经济学院、化学院、环科院、电光学院等学院的60多名教师、研究生及绿色行动小组等学生社团代表参加了活动,天津师范大学的1位教授亦慕名而来。
人事处处长苏静首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学者沙龙”系列活动的主旨:作为2014年南开大学20件实事之一,致力于为科研、教学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努力提升“管理、服务、培训”水平,为南开大学学科建设、学院交流贡献力量。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中心会积极听取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及要求,为形成南开合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而奋斗。
环科院毛洪钧首先发言,指出空气质量改善不仅需要技术措施而且涉及管理措施,因此环境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联合市政工程、政府管理等文科专业和数学、统计等理科专业将具有重要性意义,并建议青年教师在学术科研领域注重跨学科合作研究及动手实验。
环科院徐鹤作了题为“IPCC全球气候变化第五次评估报告解读”的发言,从科学角度分享了全球环境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介绍了IPCC及其机构组成、工作职责、作用及影响、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及其相关讨论。
经济学院钟茂初的题目是“可持续发展”,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气候变化问题,指出“绝对减排”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根本途径。
经济学院姚从容的题目是“气候变化与人口城市”,具体阐述了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人口变动与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经济学院廖显春与大家分享的是“气候变化应对:政策的协同创新”。经济政策三种工具(命令与控制、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是相通及一致的,三种工具综合使用与协同创新,才能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优目标。
法学院李晓兵从“环保入宪”谈起,以全球化的视角全面解读了环境问题预防、环境评价、公共政策可持续发展、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协调及公众环保信息知情权等问题。
历史学院王利华作了总结发言——《气候变化:时间尺度与事实》,引用“狼来了”、“咕咚来了”、“狼与羊”的寓言故事形象地说明气候问题研究的迫切性以及气候变化与全球话语权问题。
沙龙现场气氛活跃,各学科研究人员围绕主题在本专业领域内各抒己见,互相切磋。通过学者沙龙的平台实现了各学科之间的对话合作,在交流中获取研究的新灵感、新思路。
据悉,“学者沙龙”生态文明研究系列活动是为把握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机遇,发挥我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促进教师合作攻关而推出专题活动。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中心于日前举行了“学者沙龙”生态文明研究系列第一期活动,题为《生态文明研究——南开的学术基础与努力方向》,来自相关学科从事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研究的9位教授与会,梳理了各学科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研究现状与主要关注点、南开大学各学科在相关领域的主要成就、优势和特色,分析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话语差异,探讨开展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之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协同研究方式,并为学者沙龙活动的系列活动开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