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来袭!百青系列学术论坛开讲,只等你来!
编者按:
“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是南开大学自2013年起实施的青年人才遴选与培养计划,拟用3至5年时间,面向校内外公开遴选10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
“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系列学术论坛之化学学院专场
时间:2015年11月6日 14:30
地点: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中心实验室一楼报告厅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学校将于11-12月对第一批入选该计划的教师进行中期考核,为突出此次考核工作的学术性,并提升“百青计划”入选教师在校内外的示范作用,采取系列学术论坛形式,要求考核教师围绕所设项目研究进展及相关工作情况在论坛上进行学术报告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互动交流。请大家持续关注!!
程方益,化学学院副教授,2009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能源化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1篇,包括Nature Chem. 2篇、Nature Commun.1篇、Chem. Soc. Rev.1篇、Angew. Chem. Int. Ed.3篇等,影响因子大于20的论文4篇、大于10的论文12篇,SCI他引5500余次,H因子39;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学术报告题目:无机纳米材料与可充金属空气电池
郭东升,化学学院教授,2006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德国雅各布大学访问学者(DAAD Fellowship)。
研究领域超分子化学,已在Acc. Chem. Res.、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Chem. Sci.等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4篇,累计引用2200余次,H因子27;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学术报告题目:酶响应的杯芳烃超分子化学
孔德明,化学学院教授,2003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美国肯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生物分析化学,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共发表SCI论文55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有23篇,在3-5之间的有21篇。包括Nuleic. Acids. Res. 1篇、Chem. Commun. 4篇、Biosens. Bioelectron. 12篇、Anal. Chem. 3篇等;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学术报告题目:生物传感与生物成像
朱守非,化学学院教授,2005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
研究领域金属有机化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9篇,包括Nature Chem. 1篇、Acc. Chem. Res. 1篇、J. Am. Chem. Soc. 6篇等,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4篇,论文SCI他引2500余次,H因子30;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计划和基金支持;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学术报告题目: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