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邱丽娜 摄影 吴军辉)近日,南开大学首批“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系列学术论坛之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专场在津南校区举行。张晓丹、王卫超、刘海涛等三位入选者围绕各自“百青”研究课题向学科学术委员会和院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学术报告。校长龚克、副校长佟家栋、人事处负责人,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电光学院负责人主持。
张晓丹就“太阳电池与光解水制氢”、王卫超就“功能材料的理性设计”、刘海涛就“微纳体系表面等离激元光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分别汇报了“百青”研究课题的具体进展情况,并从论文发表、立项项目、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国际交流诸多层面汇报已取得的成果,以此为基础,阐述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思路。三位报告人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接受现场提问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龚克对三位报告人的学术报告和创新成果给予较高评价,他强调,“百青”作为推动青年学者学术创新的平台,虽以考评为形式,但重在通过互相的学术交流给科学研究提供的思路和启迪,希望老师们能够抛开量化指标的束缚,真正能把科研工作做扎实。龚克说,要加快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跨界研究,以“跨界越大,创新越高”的思路加强与校内、校外其他学科专家学者的跨界合作,他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够结合“十三五”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争取打造传统研究领域外的一片新天地。
佟家栋说,两年前,学校根据“人才强校”战略部署,开展了“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择优选出一批学术能力强、科研能力精的青年学者,利用3到5年的时间,进行重点支持,争取培养出一批卓越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校旨在通过中期考评,进一步督促、激励和鞭策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着眼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完善南开大学工学、电光体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光学院负责人肯定了三位报告人多年来的刻苦付出,并逐一点评了三位报告人的研究亮点和特色。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他点明了“百青”入选者在全校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全院教师能以高标准鞭策自己,争取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