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系列学术论坛之电光学院专场

重磅来袭!百青系列学术论坛之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专场!


                      时间:2015年11月25日  14:00
                        地点:津南校区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123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张晓丹,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南开大学英才教授,2005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 2006年希腊佩特雷(Patras)大学化学工程系合作研究,2009年德国于利希(Juelich)光伏研究中心合作研究,2011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合作研究,研究领域为太阳电池。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工程类大类一区文章28篇,包括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和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等,影响因子5以上文章29篇;参编著作3部;以第一发明人获17项授权发明专利;担任863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副秘书长;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天津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排名3)、二等奖2项(排名1和2)、天津市巾帼发明家新秀奖。
考核汇报题目:太阳电池光电化学一步法制氢的研究

王卫超,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2011年获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博士学位,2011-2012年美国 Nanostellar Inc 工程师,2012-2013 年美国万国半导体公司高级工程师,2012至今担任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客座教授,研究领域为能源环保材料的理性设计、电子材料的界面研究。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25篇,其中在science发表论文1篇,J. Mater. Chem. A 2篇;参编学术著作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项。
考核汇报题目:高迁移率III-V半导体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的费米钉扎机制及钉扎去除的研究

刘海涛,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2005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法国CNRS光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领域为微纳光学。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6篇,其中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论文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1项,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项;2014年获第十二届天津青年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