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吴军辉 摄影报道)11月22日至23日,南开大学2017年本科教学培训会举行。本次培训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共同举办,旨在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本科教学改革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
与以往不同,本次培训除全校本科教学院长和教务系统人员外,学工部、研究生院、国际学术交流处、实验室设备处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及部分学院辅导员也受邀参会,共同为南开大学教学改革建言献策。此次培训由教务处负责人主持。
会上,南开大学教学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杨光明解析了《南开大学本科生课程基本工作量规定(试行)》的文件精神。
本科教学,是南开大学的“立校之本”。然而,长期以来,工作中积累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必须逾越的障碍。南开大学的本科生师比是8.3,含研究生的折合生师比为16.7,这在全国高校中是比较可喜的数字。然而,另一组数字却令人十分担忧。南开大学拥有专任教师2000余名,其中教授700余位。然而,学校每年只有约51%的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每年全校开设的近5000门次课程中,教授开设的课程仅占约24%,不足四分之一,这使得本科教学一度出现“排课难”或“空课”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提出划定针对全体教师的‘本科课程基本工作量’。基本思路为:限定本科课程,规定个人底限和单位高线,通过奖惩机制进行调节,引导教师回归本科讲台。”杨光明说。
与会人员就《南开大学本科生课程基本工作量规定(试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修订《南开大学教学激励性补贴标准》进行了深入讨论。
如何加强对本科生学业的监管和指导是教务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1至2017年,南开大学共有330名学生受到第一次学业警示。近年来,学生学业警示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亟待有效的解决措施。学院调研反馈,个人问题(沉迷游戏、家庭影响、身体原因)、心理问题(厌学逃避、丧失学习兴趣动力和目标)、学习困难、缺乏关心帮扶等成为学生受到学业警示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教务处酝酿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和基层学院成立专门的学业指导委员会,加强学习过程的指导,帮助学业困难学生调整适应大学学习,及时解决学业问题,顺利完成本科阶段学习任务。与会人员纷纷发言,就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加强本科境内外交流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我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工作,教务处在2018年的预算中专门增加了本科境内外交流专项,支持师生的本科教学交流。国际学术交流处有关负责人、教务处工作人员分别介绍了本科国际交流项目和存在的问题。目前,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单一,多以单纯资助教师、学生出国为主,参加会议的形式居多;对已有项目资助居多,开拓性新项目建设较少。会议还分享了伯苓学院(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Global Classroom项目,境内高校交流,商学院全英文授课项目以及部分学院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项目的良好经验。
教学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经济学系教授段文斌分享了经济学系夏季学期建设的经验做法。按照学校“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总要求,经济学系制定了大一海外访学,大二社会调查实践,大三夏令营学术交流,面向前沿问题邀请学术讲座的工作架构。伯苓班通过拔尖计划,创新班通过2011协同中心,基地班通过校友捐赠等途径解决学生海外访学的经费问题,力争实现本科生在学期间到世界名校访学4周以上的目标。同时,经济学系继承传统,利用夏季学期,青年教师带队,认真开展社会调查,形成“百项工程+暑期实践+公益项目+毕业实习”的四位一体模式。
为期一天半的培训活动,紧张而充实,与会人员接受了2017年《南开大学本科生学则》培训,就在线课程建设与管理、教改项目与教学成果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了解了我校教师发展中心推出的各项教师素质提升的服务。
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人王坚表示,参加本次培训收获很大。“充分的交流学习,有利于一线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转变工作思路、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技能,有利于进一步领悟学校教学工作精神、准确把握学校教学工作部署,并强化了与学校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间的协同,便于更好的开展学院的教学工作。”
金融学院本科教学办公室青年干部田野表示,“如何加强本科生学业的监管与指导”议题,激发了广大教辅人员的思考。“我们要在平时工作中主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和提示;建立学生学习困难评估制度,帮助学习有困难学生制定学习提升计划。创造严格学业管理的氛围,把加强与改进学生学业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这一次的集中学习、研讨,我对学校的教务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了解,感觉责任重大,将来一定好好加紧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为南开大学打造世界一流的本科教学工作贡献一份力量。”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展思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