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周三)晚6:30,丽泽读书会之名师领读第五期在津南校区图书馆2M举行。药学院的孙涛老师为在场的同学和老师做了精彩的读书分享。
首先,孙涛老师讲到,《从混沌到有序》作为一本与自然哲学有关的书籍,不仅适合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同学阅读,对于人文社科专业的同学来讲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毕竟,任何一门学科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往往都与哲学有关。
随后,孙涛老师着重讲述了《从混沌到有序》这本书诞生的理论背景。混沌学来自于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普里高津最早提出该理论并借此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普里高津发现,自然界有一种自我组织的能力,在系统开放的状态下,远离平衡态的生命内部会产生反馈,进而产生有序结构。蝴蝶效应就是混沌理论的一个典型例子。借由混沌理论来反观当下,生命的产生可能正是为了使得在开放的太阳系条件下,地球能快速进入冷却状态。
混沌理论认为,由于新的自组织系统不断产生,所以预测是不可能的,而当下新药的实验开发往往是建立在标准模型下的,因此研制出的药物并不能对所有人都会有效。如果想要对混沌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孙涛老师推荐了最新的关于混沌理论的书《确定性的终结》。
其次,孙涛老师介绍了《从混沌到有序》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普利高津在书中介绍了300多年来的物理学发展史,并故意将其中相关的理论研究导向矛盾状态,从而提出自己的耗散结构理论。同时老师也提到,要想对混沌学比较深入的理解,这本书仅仅算是入门的书籍,还有很多甚至包括数学方面的书要读。
最后,孙涛老师讲到混沌理论在当下具体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大家很感兴趣的问题:肿瘤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能不能切除,能不能治好?从整个自然界的角度来看,肿瘤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随后,孙涛老师讲述了当下国际上最新的肿瘤治疗研究成果,而这跟混沌理论密切相关。大致来讲,肿瘤的出现其实是机体远离平衡态后产生的自组织过程,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肿瘤巨细胞类似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桑椹胚,肿瘤的产生可能是种生殖异常现象。
讲座的最后,孙涛老师强调,大学在校期间应该多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从而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换种视角看问题往往对研究方向的调整大有助益。